close

  她讀張愛玲,總覺似懂非懂。情感太深,情懷太老舊,她下了結論。

  而是否,是否,曾經思索,為何如此的咬文嚼字綿遠的流傳了下來。一版,再版。年輕人不翻,翻了,無非是為了學校的作業罷。字裡行間裡流露出的苦,怎麼可能嚐得到呢,我們?沒有經歷過,非出落在那時的花,又哪能結得那時的果?

  她重新翻開了張愛玲,因為瘂弦的緣故。她會看瘂弦,是因課本的緣故。課本,課本,多少好文章,年輕一代卻感受不到了,只會在讀音上徘徊,在課文旁細密的抄下作者的情懷。

  感受呢?蘇東坡在赤壁的心境轉變,是否真的刻進心裡了?無非是因為老師發下的那張〈蘇東坡突圍〉,才始明白那背後的篇章。她再次翻開了余秋雨,想感受他的澎湃。感受不到了,清朝對她來說沒那麼深刻。

  什麼是永恆?對國家的熱愛是永恆,但那永恆是否在一切終結後,在生活裡成了一個小小的圓圈?

  無拋頭顱灑熱血般情懷如她,又哪能懂那種永恆?年輕人了解的,不過是如何將自己發揚光大罷了。

 

  不過,漸漸的,她仍愛上了那種稱之為古調的說話方式,咀嚼起來頗有韻味的,她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都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